- 编辑 : 江苏研致 时间: 2019-05-27 17:05 浏览量: 111
-
世界级原子核研究所选择携手华为数据中心
全球范围内,有能力进行稳定岛(质子数在106到118之间)登录的,
除了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立实验室、德国达姆施塔特的种子研究所,
就是俄罗斯的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了。
原子核研究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尤其是放射性治疗治疗癌症)、生物技术、发电、可持续能源等民用领域,
是一项造福全球的科研事业,
这个项目让参与的华为员工既骄傲又自豪。
原来世界级科研所也有难题,
基础设施无法支撑超算需求,
以计算为主力的科研机构,
需要使用配置极高的高性能计算机以及庞大的存储设备来支撑科研项目的进行,
这将产生大量的实验数据存储以及处理需求,
任何一个科研机构都会单独设立数据中心以确保实验成果 。
在此背景下,杜布纳研究所在IT基础设施建设上做了大量的投入,
又是联合研究所,还需将其资源共享给其他平台,其存储&运算量是海量的!
项目挑战:
痛苦No.1:随着实验规模和级别的不断提升,
杜布纳研究所新增存储需求达到两位数PB每年(1PB约为100万GB)并且还在不断增长,
对海量数据的存储是其面临的首要难题。
其现有的数据中心并不能很好的进行弹性扩容来存储这些数据,
尤其是其目前采用的机柜单柜功率小于5KW,
更难以吞吐大量的科研数据以支撑高强度的科研工作。
痛苦No.2:传统数据中心交付周期长,
建设成本高,
无法匹配科研算力的增长速度。
痛苦No.3:可观的运维成本需要投入大量财力人力,
尤其是电费和人工。
好的方案必须懂客户,
华为针对杜布纳研究所所面临的难题,
提供了数据中心机房咨询、设计、实施、运维等端到端的交付解决方案。
以上三个难题,我们都逐一破解了!
Q:科研超算产生海量数据,DC交付周期长、扩容难怎么破?
A:用随时可扩容的高密模块化数据中心!
智能微模块FuisionModule2000,
华为的经典解决方案,
适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
杜布纳研究所离子撞击等在实验环境中产生的数据量是惊人的,
由上亿个感应器来收集和回传数据,
能够支撑科研超算的数据中心方案并不多。
而我们,可以。
华为微模块解决方案功率密度高,
单模块功率较原有模块提升200%,
达到15KW,
有极好的负载抗压性,
能很好的匹配高强度的实验数据存储以及科研运行对大功率IT设备的需求;
工厂预安装、预调试,从而节省30%以上的部署时间;
业务上线后,模块化的设计还可随时扩容增加,避免因无法评估业务量导致初始建设成本高的问题;
获得过Uptime Tier Ready认证。
又快又灵活还经济适用
Q:制冷能耗超高,怎么破?
A:与热源“面对面”亲密接触,大幅降低制冷能耗!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耗电大户首当其冲是制冷系统,
能耗占到60%以上。
华为部署了高性能液冷服务器和冷冻水制冷箱来解决制冷不足问题。
行级空调与机柜并排安装,近端制冷,能够有效解决机房局部制冷的问题;
密闭通道技术让冷热空气隔离,有效提高了空调的制冷效率;
采用华为冷冻水制冷箱,一站式集成所有制冷单元,运输和安装都相当便捷。
节能,不是问题
Q:科研超算对于数据中心的安全系数极高,可靠性如何确保?
A:华为UPS电源,全力保障!
杜布纳数据中心按照Tier III机房标准进行建设,
配电采用“2N”型配置,
制冷为“N+1”型配置(单台100KW的水冷机组,组成3+1冗余设计,并在制冷箱内置蓄冷罐),
机房关键负载为“2N”型配置,
通过全方位的冗余设计来提高整体数据中心可靠性。
华为模块化5000S作为该项目IT设备的后备电源,
采用拓扑结构以及全模块化设计,
实现高于99.999%的可用性,
并支持各个模块在线热插拔,
在线维护,极大的降低了业务中断的风险。
Q:如此多的微模块,如何统一管理?
A:有AI加码的华为DCIM+,了解一下!
杜布纳研究所现网数据中心采用的是普通动环监控软件,
运维经验少人员匮乏,
故障修复时间长,
而新的模块化数据中心动态也未可知。
今年CEBIT期间,
华为新发布的Smart DC 3.0 @ AI (智能微模块升级版本,了解详情可直接点击)融合了AI算法,
将数据中心智能化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华为DCIM+加载了独有的i³(iPower,iCooling,iManager)特性,
加入AI优化运行算法,
实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整体功能的智能化融合。
它将通过AI算法主动判断设施运行状态,
实现供电链路毫秒级故障检测,
秒级故障定位,毫秒级故障隔离,
分钟级故障恢复功能,
能够提升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空间、电力、制冷及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
标签: